前言
最近听了一场蔡黎博士关于如何提高我们技术视野的分享,收益良多,其实不仅仅是在技术方面,其实很多道理,在生活中都是有共通点的。分享的主要内容既然是关于如何提高我们的技术视野的,那么他是如何进行分享的呢?他主要将这次分享按照内容分为了三个方面:
- 视野
- 技术
- 效益
第一部分 视野
用英文来讲,就是Vision,这决定了格局和潜力,也是指的一种远见。
那么怎样才能看的更远呢?
看得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得到多远的未来。–丘吉尔
例子一:如今阿里云计算排名第一
中国云计算市场现状:top1阿里云 超过了第2到第8名的总和。 但是如果看看10年前,国内的各个公司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那时候的大佬们对于云计算,看法又都是怎样的呢?
- 李彦宏,说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没有什么新东西。
- 马化腾,云计算的理念,还为时过早,就算能够实现也是过一百年和一千年之后才能实现的事情了。
- 马云,可以生产更好的商品,卖给消费者。
可以看到,BAT作为那时候中国的互联网三大巨头,只有阿里的马云是看好云计算的,而从如今的结果来看,阿里巴巴当初选择将精力投入到云计算是绝对正确的选择。那么,为什么阿里巴巴当初为什么要投云计算? 因为云计算其实是数据时代的公共基础设施,那么那时候的阿里,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发现这样的一个原因呢?10年前,能看到如今的未来嘛?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回顾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出现之后,是如何发展的呢?
最开始-分散发电模式 到现在-集中发电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电出现了之后,最开始,都是分散发电的模式,工厂都用着自己的发电机来进行发电,实现电量的自给自足。再看看现在,都是国家电网,集中发电的集中发电形式。
通过类比的方式可以发现,其实和发电的形式是相当相似的
工业时代看用电量
信息时代看用云量
科技永远向前,历史总在重演
例子二:小米卖手机
雷军在做小米手机的初期,那时候他的演讲,就讲到过Android还有操作系统芯片等等部分模块,都将实现标准化。
产品经理是怎样炼成的?新媒体电商
在那个时候的手机利润,是3倍来卖的,真的是个暴利行业,但是雷军觉得,手机不应该是3倍的毛利来卖,因此,小米手机一直都是每台手机只赚5%,一直卖到了现在世界五百强。 (看看pc,毛利才14%,那时候手机毛利3倍是多么的夸张,但是其实最开始的pc也没有几个人能买得起)第一个标准化,第二个是薄利多销,雷军他所看见的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实就是pc行业发展的规律。
第一波浪潮-pc 第二波浪潮-手机
这就是个历史规律,科技的趋势是普惠的。
- 一体化的用户体验,是远超组合的用户体验
- 标准化,差距会逐渐缩小
- 产业最终肯定分工化、规模化,
- 产业的演进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结合
例子三:为什么芯片要单独为手机再开发一次?
为什么要在手机上芯片重新开发一遍?因为功耗更小
差了几倍呢?10倍
价格呢?便宜了10倍
10倍因素的新技术,某个指标产生这种变化的时候,那么可能就是革命要出现了
你必须保持敏感,否则当新技术作为10倍数因素席卷而来的时候,猝不及防只能轰然倒塌。同时,对新技术的追逐可能不在盈利,而在于可以使得企业在必要的时候迅速转向。毕竟,只有早早行动,才有希望争取未来的胜利,改变不利的命运–英特尔公司前CEO安迪·葛洛夫
水滴公司CEO沈鹏,是美团的第十号员工,他在带领团队做美团外卖的时候,也是在13年的时候,看见了一个10倍因素的场景,外卖出现了一个爆发的机会。 是什么呢?最开始的外卖机制,都需要店家在店里装一台二手电脑,用于接收订单的信息,相当的不方便。但是那时候,安卓手机的人人普及,提升了沟通的效率,也提高了配送的稳定性。外卖就是这么做出来的,稳定性就此提升,从而改变了这个产业。(饿了嘛 那时候已经做了5年左右,那时候都是用二手电脑来做的外卖生意, 美团当时第一年的目标,就是从饿了么的5w一天,美团的目标是要做到20w一天,而那时候真正的结果,美团达成了120w一天,这个因素已经远远超过了10倍)
- 很有可能在5年之后,这个10倍因素将会出现在电动车行业当中。看看如今电动车的体验,特斯拉差不多是一般电动车3倍的价格,但是它的体验,远远高于普通电动车所带来的3倍
- 分散发点模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美国的solarcity公司,让每家每户,使用太阳能电池,各自发电,多余的电还可以输送到集中电网当中。
- 华为发布的鸿蒙系统其实,平头哥+鸿蒙,IoT(Internet of Things)是为了物联网而做出来的系统。
第二部分 技术
推荐一部书《技术的本质》W. Brain Arthur
技术的本质就是自然现象有目的的组合
技术=自然现象+目的+组合
技术肯定是来自于自然现象的
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 – 黑格尔
基础理论才是突破创新的最根本的基石
技术来源于自然现象 技术的极限也受这些自然现象约束,除非发现新的自然现象
华为5G
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教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任正非
现在来看,5G真的是90后的机会,5G的出现,这个社会必将发生不小的变化,而绝非下载速度变快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
5G的原理就是香农定理:
C=Blog2(1+S/N) 使用类比的方式来看这个公司
- C就是单位时间的载货量
- B道路的宽度
- S车的速度
- N道路的平整状况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5G?
- 使用的技术是毫米波,小基站,提高车速(频率越高,能量也就越大,所以为了安全不能使用大的基站)
- 使用多输入多输出,全双工技术,变宽车道
- 波束赋形,使得道路更加平整
而华为,投入了数以万计的工程师,才能将这些基础的东西结合起来,带给了我们5G
ps:技术视野还可以赚钱,知道什么地方需求大。比如如果知道了5G发展的趋势,可以提前买小基站公司的股票,可以大赚一笔。
第三部分 效益
技术怎么带来效益,如何才能带来效益?再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想一想,一般老板最关心的是什么?
增长! 可以亏损,但是一定要增长
一般的工程师,最关注的是什么?
一般都是在做将成本的降低。
什么技术能使得全球运输成本下降90%?
集装箱
麦克莱恩认识到,降低货运成本所要求的不仅仅是一只金属箱子,而是一整套货物处理的新方法。这个系统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港口、轮船、起重机、储存设施、卡车、火车以及发货人自身的操作等等,都必须做出改变。他的这种认识几乎要比当时运输业中的每一个人都超前很多年。这些见识所引发的变革如此富有戏剧性,以至于连几十年来一直在推动集装箱运输的国际集装箱局的专家们都为之震惊。 –摘编自《集装箱改变世界》
集装箱的发展节点:
- 效能发挥不出来,10年不盈利
- 1967年,越战,3C原则就是一个箱子、一种货物,一个客户
- 码头工人,阻止集装箱、塔吊,港口根据集装箱改造
- 陆地交通设施,根据集装箱改造
- 货轮越来越大,资本开始介入,给码头工人好处,相互协作
- 公司供应链,根据集装箱,进行改造
- 全球货运量越来越大,改变地域格局
可以说 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无独有偶,docker的标志,就是个小鲸鱼,拖着个集装箱,就是技术的集装箱)
总结
关于视野的总结
如何拥有技术的视野? **那就是用历史的纵深,去深入抓规律。**这也就是为什么读史使人明智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看前、后端、QA等方向发展的过去,看看其规律,看看是不是也有例如10倍指标这样的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反观现在,又能看见什么未来呢?
关于技术的总结
常识就像氧气一样,越往高处走,越是稀薄
要用基础的原理,去感知这个方向。知道的越底层,基础越牢靠,方向感越强。
关于效益的总结
技术落地需要多方系统协作,才能发挥更大的效能
结语
- 视野:用历史的纵深,抓主线
- 技术:用基础的原理,知方向
- 效益:用系统的协作,去演化
推荐以及相关链接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
推荐书籍
- 《技术的本质》W.Brain Arthur
- 《集装箱改变世界》Marc Levinson
相关链接
公众号
- 原理
- 返朴
- sheldon
- 科学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