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程序的静态表现就是程序,平常的安安静静的躺在硬盘上;但是一旦运行起来,他就变成了计算机里的数据和状态的总和,这就是它的动态表现。 而容器的核心功能,就是通过约束和修改进程的动态表现,从而为其创造出了一个边界。
- Cgroups是用来约束的主要手段。
- Namespace是用来修改视图的主要方法。
docker run实验
安装好docker,输入以下命令
docker run -it busybox /bin/sh
这个命令就是告诉docker:帮我启动一个容器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ps指令,来看一看容器和宿主机中的进程信息。
宿主机里的内容:
容器里的内容
Namespace机制
上面的小实验,这就是Linux里的namespace机制实现的,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容器里pid为1的/bin/sh进程,在宿主机中的pid为13193,这就是容器使用了namespace使用了障眼法,让容器里的视角,以为自己就是这个机器的1号员工(pid=1),可是实际上,他还是原来的100号进程。
namespace其实只是Linux在创建新的进程的时候的一个参数,在Linux系统中创建线程的系统调用是clone()
int pid=clone(main_function,stack_size,SIGCHLD,NULL);
这个系统调用,创建了一个新进程,并且返回一个pid。而我们在创建一个新进程的时候,可以指定CLONE_NEWPID 参数。
int pid=clone(main_function,stack_size,CLONE_NEWPID | SIGCHLD,NULL);
这个新创建的进程就将“看见”一个全新的进程空间,看见它自己在这个进程空间中,他自己的pid为1。这其实只是一个障眼法,在宿主机上,它的pid该是多少,还是多少。
Namespace种类
Namespace的种类很多,上文中提到的只是PID Namespace,除此之外,还有如下的Namespaces,这些namespaces用来实现对进程上下文的“障眼法操作”
- MOUNT Namespace, 用来隔离文件系统的挂载点,使得子进程拥有自己独立的挂载点信息。
- UTS(UNIX Time-sharing System )Namespace提供了主机名和域名的隔离,能够使得子进程有独立的主机名和域名(hostname),而不仅仅只是宿主机上的一个进程.
- IPC Namespace,使划分到不同ipc namespace的进程组通信上隔离,无法通过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方式通信,但没有对所述所有IPC通信方式隔离。
- Network Namespace,是实现网络虚拟化的重要功能,它能创建多个隔离的网络空间,它们有独自的网络栈信息。不管是虚拟机还是容器,运行的时候仿佛自己就在独立的网络中。
- User Namespace,是Linux3.8新增的一种namespace,用于隔离安全相关的资源,包括user IDs and group IDs,keys,和capabilities。同样一个用户的userID和groupID在不同的user namespace中可以不一样(与PID namespace类似)。换句话说,一个用户可以在一个user namespace中是普通用户,但在另一个user namespace中是超级用户。
通过Namespace这样的方式,容器就只能看见当前Namespace所限定的资源、文件、设备、状态、配置。而对于宿主机和其他不想关的程序,对这个容器(一个进程)来说,就“雨我无瓜了”
结语
这个原理,就是为什么容器要比虚拟机效能更高的原因,本文是读了张磊前辈的文章后的学习笔记。